close
讀書時的紙杯


不同的人生階段,用不同的杯子。
在美國念書時,是個窮學生。
午餐只吃沙拉,連飲料錢都省下。

拿個紙杯,到飲水機裝滿水。
清水透明見底,就像帳戶裡的積蓄。

剛畢業時的玻璃杯


畢業後開銷增加,省錢壓力更大。
每天五點半起床,花半小時做早餐。
柳澄汁是基本配備,而且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。 

手握著厚實的玻璃,牙齒咬著杯緣,
鼻子聞著新鮮到冒出泡沫的果汁,
一時之間雄心大志,彷彿太陽在我杯中,我可以一口吞噬。

巴黎「Paul」咖啡廳的精緻茶具


做了幾年事,手頭漸漸寬裕。
起床時間變晚,開始到外面吃早餐。
我坐著商務艙去巴黎,入境後有司機幫我提行李。
住進五星級飯店,小費是我以前一天的零用錢。
我走進「Paul 」咖啡廳,早餐的紅茶裝在精美而沉重的茶具中。

拿起茶壺,好像有責任追究典故。
拿起茶杯,隨時要保持坐姿優美。
我進入了上流社會,卻忘記了我是誰。

「給自己一點時間」紙杯


做了十多年的事,我再度回到巴黎。
此時我什麼都不是,只剩下自己。
我沒有再去吃十幾塊歐元的早餐,只在街角小店點了杯五毛錢的咖啡。

我又回到紙杯的年代,坐在落地窗前,對著窗外走過的行人發呆。

我拿起紙杯,看見上面一句比咖啡更燙、更濃的話:
「Take Time for Yourself 」 ( 給自己一點時間 )



突然間,我清醒過來。
我們繞了這麼多圈圈,最後還是回到原點。 

忙碌這麼多年,最後才體會到:生活最大的樂趣,是給自己留些餘地。

人生最大的財富,是給自己一點時間。



常焦慮擔心時間不夠用,
本來一切盤算好的事情,都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打壞了,

即使這樣
,我還是不想把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」當做藉口。


這藉口真的好爛,偏偏太多人喜歡用,
再說一次,合理化的心理真的很糟。


明明就是自己計畫的能力過於拙劣,哪還能怪在變化身上,
隨機應變似乎不太容易,
我得練練慢半拍的反應和毫無邏輯不知輕重的思考能力。


有效率的運用時間很困難嗎,
也許是我把它想的太難太嚴重?

事情都有重要or 緊急的先後順序,
排列組合很爛應該沒什麼關係。

該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,還是留一點餘地?


濫好人,你還有別的事情等著你煩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lovinevel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